中国的光通信市场在以FTTH为代表的新型市场的带动下,和全球光通信市场保持着同步的发展,市场规模继续稳步扩大。FTTH的大规模商用、40G传输设备的登场、OTN+PTN网络架构发展方向的讨论、各类新型光纤光缆等方面的热点层出不穷,给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带来了大量的机遇。中国的光通信发展整体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进入2009年,国际经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愈演愈烈,各国纷纷推出多项经济刺激措施。中国也着眼于扩大内需,在中国电信业重组尘埃落定后,3G牌照顺利发放,三大运营商也明确提出了各自的FTTx的发展战略,通信建设的强劲发展必将带动国内光通信新一轮的发展热潮。面对竞争与市场的变化和挑战,光通信再次站在了技术革新的关口,以40G、PTN和FTTH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将光网络向智能化、分组化和大宽带容量方向改变。
在以上背景下,中国光电产业高层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电信运营商、系统设备商、光通信相关产业链著名企业家,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部门,服务应用单位等高层代表参加2009中国光通信专题论坛,特设以下三个分会进行交流研讨:
分会1:FTTx与下一代接入网技术
分会2:下一代光传送网技术:从40Gbps到100 Gbps
分会3:新兴光器件及集成技术
|
特邀报告:
1:毛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高级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副院长,原总工程师
“新一代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网络发展趋势”
2:Dr. Vladimir Kozlov, Founder and CEO of LIGHTCOUNTING
“State of th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10 years after the internet bubble”
3:Niall Robinson,Mintera's Vice President of Product Marketing,
“40G 与 100G:相互依存?探索下一代传输系统市场和技术的关系”
4: Bengt Johansson,CTO,Proximion Fiber Systems AB, Sweden, “FBG base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 Characters and Applications”
分会报告:
分会1:FTTx与下一代接入网技术专题
分会焦点议题:
EPON/GPON技术与FTTx
10GEPON
下一代接入网技术
中国FTTx部署和运营
基于FTTH的下一代广电网
用于FTTx的光纤光缆、器件与模块
分会报告:
![]() 邬贺铨院士 (特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 简 介: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光纤传输系统和宽带网研究开发,近年研究下一代互联网、3G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还兼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IEEE高级会员等,还在北京邮电大学和东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报告题目:“宽带化发展战略思考” |
Dr. Vladimir KozlovFounder and CEO of LIGHTCOUNTING – optical transceiver market research company | 简 介:Vladimir Kozlov 博士是光收发器市场调研公司--LIGHTCOUNTING的创立者和CEO。Kozlov 博士还是Fianium Inc.和 Microtech Instruments Inc的合伙创办人。Fianium Inc和 Microtech Instruments Inc主要关注光电行业中迅速发展的领域。 Kozlov 博士在光电和光通讯领域有25年的经验。他曾在RHK任高级分析师,做光器件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预测的调研工作, 具体包括激光器、检测器和收发器。Kozlov 博士还在Lucent Technologies和普林斯顿大学管理层任职,负责新型半导体激光设备和材料的产品开发和研究。 Kozlov 博士拥有3项美国专利,在光电行业有50多项出版物,其中25项出版物出自知名的学术杂志。他以优异成绩获得莫斯科国立大学的硕士学位和美国布朗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 报告题目:“互联网泡沫10年后光通信产业现状” State of th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10 years after the internet bubble 报告摘要:本演讲主要探讨互联网泡沫10 年后的光通讯产业现状,未来技术和市场走向。光通讯的投资在1999-2000年达到巅峰,而在2001-2003年形势急转直下,这是互联网络和电信投资泡沫破灭所造成的。当时的市场下滑对大多数光通讯厂商而言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只有少数企业幸免遇难,巍然挺立。10年后的今天,这个行业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并且这一次已经不仅仅限于互联网和电信领域的衰退,而是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然而,光通信产业早已对走出困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过本次经济衰退毫无疑问将对光通信技术和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的经济衰退,直接导火线是美国的金融和房地产危机。本次危机的爆发也表明了 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单极时代已经渐渐过去,世界正进入多极化发展阶段。这个新的经济 格局的特点是:数个经济大国或地区包括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中东 平分秋色。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交流融通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这无疑使网络行业, 包括光收发器市场大大受益。 Lightcounting预测全球光收发器的销售收入在2009 年将呈现个位数的下降,2010年将有所回升。2011-2012年,受电信、企业和存储网络加速使用高速率收发器(10、40和100Gbps)的带动,光收发器市场将快速发展。而有源光缆和其他节能光接口将可能成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
Doug Cheng,OneChip Photonics Inc, FTTx 产品线管理副总裁 | 简 介:Doug Cheng,Vice President, FTTx Product Line Management,OneChip Photonics Inc. Doug 有20多年电信产品线工程管理经验.之前 Doug也是飞博创(Fiberxon Inc)产品线总监 , 他也曾在 Nokia, Nortel, 和 Lantern Communications欧洲几加拿大担任过类似的职位。 学习目标:系统商和运营商将了解如何比以往更经济有效地部署FTTH网络,来满足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三重播放服务的需求。 |
刘德明 | 简 介:刘德明,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下一代接入网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担任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产业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光电子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863计划项目组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子专委会常务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国防科技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包括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网络技术以及半导体照明技术等。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重大基础研究前期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以及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等。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包括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与专著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
| 王 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一代PON网络总工程师
|
![]() | 熊中柱,烽火科技集团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TTH推进小组副组长 报告题目:“烽火科技助力中国FTTH建设” |
熊 文 | 简 介:熊 文,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1991年毕业于中科院武汉物理所,理学硕士研究生。现任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武汉IT青年十大新锐、武汉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大学生就业导师团导师。 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出版了《GE-PON光模块应力接收灵敏度测试与分析》,《从国际标准看GE-/G-PON用突发式光收发模块》,《10G APD-TIA组件的跨阻增益-带宽和光接收灵敏度》等。 报告题目:“应用于Fttx中的核心光模块技术” |
张 穆
| 简 介:张 穆,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长期从事光纤预制棒及光纤产品的研究和制造 报告题目:“G657光纤的设计及在FTTX中的应用” |
![]() | 胡保民,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 报告题目:PON接入技术的几点思考 |
吴晞敏
| 简 介:吴晞敏,硕士,高级工程师 |
| 简 介:吕根良:男,1969年2月生。山西新绛县人。中共党员。1992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现任江苏宇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宇特光电创始人之一。 |
注:本分会演讲报名即将截止,会议资料更新请浏览2009中国光通信专题论坛官方网站链接:http://www.ofweek.com/topic/09/coeic_fiber/index.html | |
公司简介: | |
白银赞助商: ![]() ![]() ![]() ![]() ![]() |
分会2:下一代光传送网技术:从40Gbps到100 Gbps
分会焦点议题:
下一代光传送网技术
40~100Gbps高速光通信技术
ULH WDM技术
城域以太网
3G时代的移动承载网的新发展
IP化光网络
分会报告:
毛 谦
| 简 介:毛谦先生1964年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常年从事数字通信及光纤通信设备、系统和光接入网、光传送网络的研究、开发工作。担任过多项国家科技攻关、“863”、“973”项目的负责人。 |
王加莹
| 简 介:王加莹,清华大学博士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光传输产品规划总工、标准总监,ITU-T 编辑(G.665)、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第一届技术管理委员会委员。1999年至今从事光传输产品开发、产品规划、及通信技术标准化等工作,曾主持多项重大研发项目,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40余项。 |
徐荣博士
| 简 介:徐荣,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光网络与光通信系统专业博士,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电信传输专家咨询组成员。长期从事光通信系统、光传送网络、光互联网络、城域网络和智能光交换网络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运营维护研究。主持制定了“城域传送网技术体制”、“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同步网技术体制” 等多项企业标准。曾参与和主研了众多的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级重大研究项目,在国际国内科技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译著《多波长光网络》、《下一代光网络》;专著《高速宽带光互联网技术》、《高速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分组传送网》、《电信级以太网》、《宽带城域网》等专业书籍,其中的“863”通信高技术丛书-《高速宽带光互联网技术》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报告题目:“全业务时代的光传送网技术演进” 报告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运营商城域传送网的现状,分析了在3G和全业务运营背景下光传送网面对的挑战,提出了以分组传送网(PTN)实现基站回传,同时以PON网络解决全业务接入的传送网发展思路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基站回传(backhaul),无线接入网IP化(IP RAN),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分组传送网(PTN) 一、 移动基站回传传送网现状 二、 3G和全业务对光传送网的新挑战 三、 面向3G和全业务的光传送网演进思路 1. 基站回传与宽带接入的特性分析 2. 以PTN为核心实现基站回传 3. 以PON网络为主实现宽带接入 四、 基于PTN的统一承载方案 |
Niall Robinson Mintera ® Corporation市场总监
| 简 介:Niall毕业于 Tyne的纽卡斯尔大学,获得 电机、工程工学学士学位。Niall Robinson目前担任Mintera公司产品推广副总裁,主要负责市场推广、产品管理以及营销传播。在最近9年里,Niall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将领先前沿技术和方案推广到市场的工作中。 |
张 杰
| 简 介:张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与光电子学研究院副院长。信息产业部授予的“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北京市高级专家、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
曹祥东
| 简 介:曹祥东博士, 留美二十余年, 担任包括西门子,北电等世界级公司的高级技术主管, 拥有丰富高科技公司的创立运营经验. 曹祥东博士是QTERA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 研发设计了世界第一个超常距离波分复用传输系统, QTERA于运营两年后被北电以32.5亿美元收购. 武汉虹拓新技术公司(RULIGHT)的核心创始人,是由美国Rulight 公司和中国投资商于2008年8月共同创立的光通讯公司,致力于通讯及信息产业核心的研发和生产。 |
夏铁军博士
| 简 介:夏铁君博士是光通讯技术方面的专家,具有多年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经历。夏博士目前是美国Verizon公司的高级技术专家,从事光传输网络技术的开发。同时也担任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工程学院的客座教授和斯泰创投公司的资深顾问。在加入Verizon之前夏博士曾是Chorum公司网络技术研发部的负责人。在Chorum之前曾在MCI公司研发新一代光传输技术。在加入MCI之前曾是密西根大学电机系的专职研究员。在2007年,夏博士领导了世界上首次100G光信号在现存光网络上的实时载荷传输试验。他也是工业论坛AFCS的共同创办人。夏博士拥有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博士学位,浙江大学的硕士学位,和中国科技大学的学士学位。他发表过一百多篇论文并拥有三十多项已批准和待批准的美国专利。 |
黄峰博士 | 简 介:黄峰,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光网络事业部技术策略经理,博士 |
注:本分会演讲报名即将截止,会议资料更新请浏览2009中国光通信专题论坛官方网站链接:http://www.ofweek.com/topic/09/coeic_fiber/index.html |
分会焦点议题:
新型光器件技术
PLC与光通信器件的小型化技术
硅光集成技术
用于光通信的MEMS/MOEMS器件技术
高速光通信核心芯片
新型光纤光缆技术发展
分会报告:
Bengt Johansson Ph.D, CTO Proximion Fiber Systems AB, Sweden | Bengt Johansson, Ph.D, CTO; An Wei, Ph.D, Technical Sales Manager,Proximion Fiber Systems AB, Sweden |
Lisa Tongning Li Inphenix Inc. General Manager
| 简? 介:李同宁, 于1982年和1984年分别获得华中理工大学光学和激光技术系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1988至1991 年,李同宁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高频和量子电子研究院做访问研究员。1994年至1999年,李同宁为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总工。自1999年至今,李同宁英担任Inphenix公司总经理和资深总工。李同宁精于磷化铟和GaAs光电子器件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这些光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医疗、光纤传感、国防和工业。 |
王明华 | 报告题目:“玻璃基离子交换技术光集成器件研究” |
李淳飞 | 报告题目:“纳米光子学对光子技术更新换代的重要作用” |
注:本分会演讲报名即将截止,会议资料更新请浏览2009中国光通信专题论坛官方网站链接:http://www.ofweek.com/topic/09/coeic_fiber/index.html |
Vladimir Kozlov
Niall Rob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