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再論數字化轉型的“轉”與“型”-I

數字化轉型說起來應該是借助數字化的手段,實現制造企業(yè)的型態(tài)轉換與改善。如果我們只是說我們的業(yè)務系統(tǒng),已經軟件化了,其實也是表現形式上的而已數字化,如果認為這就是轉型了,顯然這是根本不對的。因為之前信息化的路我們一直在走,那我們現在其數字化轉型,肯定不是換個詞匯這個意思。

“型什么”這是我們的目標。其實目標一直就在那里呀,比如,短周期、高柔性、低成本、高效率、可重構、快響應和綠色化、精益化、精細化、透明化、韌性化,或者自適應、自組織等等。即使面向一些新的商業(yè)模式或者說產業(yè)形態(tài),對于一個制造企業(yè)來說,這些優(yōu)秀的基因或者表現是永恒的追求。

這些目標如何達到其實就是“如何轉”的事情了,這才是重點。其實如何轉這個命題,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工業(yè)界,其實一直都在持續(xù)的追求。從863CIMS工程開始一直涌現出來的各種先進制造模式,比如: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精益生產、快速響應、敏捷應變、全面質量管理、大規(guī)模定制、擴散制造、云制造、制造網格、APS(應用服務提供商)、網絡化協(xié)同制造等等,都是層出不窮的,后續(xù)其實也一直在持續(xù)發(fā)展。所有的先進模式都是或全面或局部、或技術或業(yè)務等角度對制造型態(tài)結果的一種描述,其實也都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甚至實施路徑。這些都是我們進行數字化轉型,可以參考并且應該貫徹的底層理念支撐。離開了這些,數字化就是浮云,說實話,充其量也只是一種手段而已。

插一句話。而我們一直談論的智能化制造(智能制造),是我們著重發(fā)展的一種,那其實也只是一種而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智能制造也只是對于智能的一種偏愛或者是對于制造某種(智能)特征的片面追求。雖然智能這兩個字就有一定的詞語霸權。但是否真正的能夠包容或者兼容上述的先進制造模式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的。其實從企業(yè)的角度來說,不同的企業(yè)對于先進制造模式的追求也是不一樣的,智能似乎未必是包打天下的東西。更加需要指出的是。有可能因為智能這兩個字,而讓企業(yè)迷失了自己真正應該追求的東西。

回到本來的敘事脈絡中來。對于數字化轉型來說,借助于數字化的手段來進行轉換提升塑造,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要追求的。

但要想強調數字化手段,那就必須要說明或者說來分析,有哪些是離了數字化而轉不了的或實現不了的?從而使得我們心心念念的要用數字化手段。這就將問題轉變?yōu)槿绾卫脭底只膬?yōu)勢了,以及或甚至數字化能夠帶來什么顛覆或者更加符合企業(yè)發(fā)展和提升競爭優(yōu)勢的改變了。

………………………

天也挺晚了,先不寫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一己之見,僅供參考。

作者信息:王愛民,北京理工大學數字化制造研究所,專業(yè)化APS、自適應智能工藝技術研究、系統(tǒng)開發(fā)與實施應用。

筆者公眾號:智能制造隨筆,歡迎關注。

       原文標題 : 王愛民:再論數字化轉型的“轉”與“型”-I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制造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