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是否有可能,為AI加上安全鎖?

見識過刀劍與毒藥

癡迷于火藥和武器

與他人說話時常懷著恐懼

在每一處景象里看到了災禍

每一次時鐘響起,都會戰(zhàn)栗不安

但卻未厭惡那不可抗拒的壓迫

——波德萊爾《惡之花》

不能偏廢的用與防,是人類在馴服技術這頭猛獸時永恒的主題。于是我們有了無比復雜的電力保護系統(tǒng),有了交通規(guī)則與無數交通安全設備,有了宏大的互聯網安全產業(yè)。

我們不會因為閃電的猙獰與觸電的危險,就決定給城市斷電,而是要去一層層限制它,保護它,讓技術安全地為人類服務。

這樣的邏輯,今天正在AI面前重新上演。大概就像人類第一次面對火焰時的恐慌一樣,一百多年的科幻文化,讓大眾在面對AI時,首先想起的是機器人統(tǒng)治地球的恐懼。其實這事兒就像行星撞地球一樣,是個確實可能發(fā)生但誰也不知道多久后才能發(fā)生的狀況。

然而隨著AI的發(fā)展與應用,這門新技術所暴露出來的危險與不確定性確實也漸漸浮出水面。那么針對AI的“絕緣膠布”和“空氣開關”在哪呢?

不久之前,Deepmind在博客中透露了這樣一個消息,針對AI模型可能表現出的混亂和失控,他們準備研發(fā)一種“AI保險機制”,在緊要關頭給AI“斷電”。一旦發(fā)現AI的惡意傾向,就主動終止AI的活動。

目前這個領域的研究,更多還是處在方向性的探索上。但是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來探索:假如真的有AI保險電閘這種裝置,它要在哪些情況下終止AI工作?類似領域還有哪些方法在嘗試保證AI安全?給AI裝上安全鎖這種想法,又有哪些困難,甚至不靠譜的地方?

要防范的,是哪些“AI之惡”?

首先,還是要堅定地給“AI之惡”打上引號。這就像火的使用,大概是人類歷史上造成損失最嚴重的一種技術應用,但至少今天沒有人討論“火之惡”或者“普羅米修斯的原罪”。

而AI有點不同的是,深度神經網絡的復雜性構成了AI運行邏輯在某些環(huán)境下的不可解,也就是廣受關注的AI黑箱問題。美國小說家霍華德·洛夫克拉夫特堅定的認為,人類最大的恐懼,就是對未知的恐懼。

而深度學習作為今天AI技術的主要實踐方式,確實還蒙有太多面紗。姚期智院士就曾判斷,今天深度學習中有很多東西是非科學的。對其神秘性的破解,已經成為AI學科的主要問題。

那么依舊神秘的AI,在應用中帶來了哪些危險可能性呢?

關于AI的負面報道雖然遠低于正面案例數量,但其實數量也已經不少。歸結起來,有三個方面的危險,是我們今天主要需要面對的:

一、從數據到歧視

AI是能學會罵人和種族歧視的,這事兒想必大家都知道。最出名的案例,就是2016年3月,微軟上線了名為Tay 的聊天機器人,但是上線不到一天,Tay 就從一個單純可愛的19歲女孩變成了一個滿口臟話與種族歧視言論的“AI瘋子”,于是微軟緊急下架了這款產品。這種情況,已經在多個AI聊天應用與語音助手中顯現了出來,甚至很多導購、安全識別類的AI應用,也都悄然學會了看人下菜碟的本來。

其本質問題在于,AI會去學習吸收社交網絡上的對話數據,然而一頓操作下來,學到的都是不堪入目的東西。深度學習是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但如果數據中夾雜了不那么美好的數據,AI就可能將這些內容帶入為行為模式。

但是如何分辨什么才是好內容呢?這個模棱兩可的問題依舊沒什么好的答案。

二、作為武器與黑產工具的AI

人不止可以教壞AI,還可以直接運用AI作惡。這個領域的案例屢見不鮮,英國在2015年就開始發(fā)現利用AI模型模仿用戶語氣來進行的郵件與電信詐騙;很多黑客展現了利用AI來盜取密碼和破解安全鎖的能力;甚至在國內,很多不法分子已經開始使用AI識別技術來刷電商賬戶和訂單,從而支撐黑產的運行。

三、不靠譜的機器直覺

AI作為一種算法,顯然是不以人的常識為常識的,但是很多時候無論普通人還是科研人員都會忽視這一點。著名的案例是Deepmind在一個賽艇游戲中訓練AI時,發(fā)現深度學習模型最終得出的結論不是一般人類玩家選擇的路線,而是在游戲中瘋狂轉圈。雖然是個游戲,但卻發(fā)人深醒,比如AI在無人駕駛場景里,或許是不按照人類交通規(guī)則來思考問題的,它可能直接從高架橋上飛下去,或者選擇逆行來獲得更好的通過效率。

這也不是危言聳聽,今天的研究已經發(fā)現,在路牌上做一點點手腳,就可能對計算機視覺產生干擾。畢竟機器即使能看,也不是人類的“看法”。

顯然,這些問題在未來的AI應用中都足夠復雜與危險。那么問題來了之后,解決方案有哪些呢?

檢察官、行刑者與道德家:我們用什么給AI上鎖?

AI本身的失控可能與安全隱患,或許是不同于人類歷史上任何技術風險的。它吸納大量數據,又進行了復雜的內部轉換,所以留給人類的困難之處在于,它不是像汽油或電力那樣具有簡單的安全規(guī)律,而是難以捉摸的隱秘bug。

我們經常聽AI開發(fā)者講述這樣一個情況:模型跑了一遍,OK挺好的,再跑一遍,出問題了,哪出的問題,不知道……再多來兩遍,好像又好了?

顯然在工業(yè)這樣的關鍵生產領域,部署這樣天馬行空的員工是不合適的。那么如何給AI裝上安全保險裝置呢?可以看到今天業(yè)界有這樣幾種思路。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涇渭分明的流派之爭,真正在實踐AI安全的時候,是需要綜合解決方案共同努力的。

一、行刑者

話題回到我們最開始提到的DeepMind。他們正在研發(fā)的AI安全技術,形象一點形容就是在復雜AI任務的背后,站立一位隨時待命的“AI行刑者”。通過再研發(fā)一個功能強悍,有一套自身安全邏輯的AI系統(tǒng),基于強化學習機制,來隨時監(jiān)控其他AI模型的工作。一旦有出格舉動,立馬跳閘斷電。

事實上,“可中斷”概念一直都是DeepMind在AI安全領域的核心理念。去年12月,他們就發(fā)布了名為《安全可中斷智能體》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如何保證在中斷再啟動的環(huán)境下,智能體的運行效果不會受損。

讓AI去監(jiān)視AI,雖然技術上非常前沿,也留有若干問題,但大概是未來AI安全鎖的主要研究方向,因為面對越來越復雜的深度神經網絡,其他問題追溯模式可能會消耗難以承擔的人工成本。

然而這種新技術帶來的首要疑惑,顯然是“誰來監(jiān)督監(jiān)督者”?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系OFweek根據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或授權刊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人工智能 獵頭職位 更多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