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碧桂園建筑機器人正式下線,開始投入商業(yè)化運營!

2021-03-16 15:45
智能相對論
關注

文|智能相對論

作者|蔣思憬

這一次,“狼”真的來了!

近日,碧桂園旗下全資子公司研制的建筑機器人,已經正式下線了,并開始投入商業(yè)化運營。

碧桂園兩年前就說要造建筑機器人,在這兩年中也一直未對外發(fā)布相關訊息,因而一些看客們免不了在背后“調侃”一番。但這一次,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在今年兩會期間,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以下簡稱“楊國強”)提議,要繼續(xù)加大建筑機器人研發(fā)力度,推動行業(yè)數字化轉型。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智能機器人也隨之成為備受關注的對象。海底撈的送菜機器人、沃爾瑪大賣場的送貨機器人,就目前來看均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但將機器人運用于建筑場景,現階段還是較為少見的。鑒于此,「智能相對論」將借由碧桂園建筑機器人正式投入商用這個事件,剖析建筑機器人的未來潛力和商用前景,及其對傳統(tǒng)的建筑行業(yè)所產生的影響。

國內、國外紛紛加碼“押注”

人工智能技術運用于建筑制造行業(yè),碧桂園在國內是走在前列的。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碧桂園在研建筑機器人及智能建筑產品近50款,其中18款建筑機器人已經投入商用,另有28款正在研發(fā)。

18款已經商用化的機器人在10余個項目中開展試點,應用于造房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專門用來粉刷墻面的,有負責地磚鋪貼的,還有用于樓層清潔的。

從最初的設想,到最終的落地,碧桂園是花了不少功夫的。早在2018年7月,碧桂園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智林”),該公司總部坐落在廣東佛山順德,目前已經順利“下場”的18款建筑機器人,正是出自博智林之手。

目前,建筑機器人在國內還是較為罕見的,碧桂園“粉紅色”的建筑機器人也著實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而將視線拓展至境外,建筑機器人作為建筑工人的作業(yè)“輔助物”,發(fā)展已有時日。

挪威nLink公司生產的移動建筑機器人專為解決鉆孔問題而設計,在2014年獲得Robobusiness Pitchfire獎(作者注:工業(yè)機器人領域重要獎項)。

該公司生產的建筑機器人使用成本相對低廉的標準化元件進行生產,與現有的工業(yè)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相比,系統(tǒng)更友好,工人只需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通過ipad來遙控操作機器人。

Fastbrick Robotics,是澳大利亞一家科技公司,該公司設計了一款3D建筑機器人Hadrian X,它可以讀懂圖紙,通過3D掃描技術,能夠精確地計算出每一塊磚頭的位置。如果該機器人24小時連軸操作,可在2天內建好一座房子。

在科羅拉多州恩格爾伍德市的一個建筑工地上,一款砌墻機器人正在作業(yè),這款機器人由Construction Robotics公司制造,能夠在8個小時內砌好3000塊磚石,是普通工人工作量的數倍。

從全球范圍內來看,在人工智能技術日臻精進的背景下,社會各個行業(yè)的智能化程度均有所提升。具體到建筑制造行業(yè),砌墻、鉆孔、鋪磚等貫穿建筑業(yè)多個環(huán)節(jié)的建筑機器人的出現,既是全行業(yè)生產力提升的外在表現,也有著其行業(yè)固有的內在張力。

缺人,是個大問題

“一名熟練的瓷磚工人,鋪一塊瓷磚大概需要6至8分鐘,而機器人可以把這個時間縮短到一分鐘之內。”博智林副總裁劉震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據博智林提供的資料,其研發(fā)制造的多款機器人的工作效率都是人工的3至10倍?紤]到建造行業(yè)通常以項目作為測算單位,大規(guī)模應用建筑機器人的成本較之人工更低。

壓縮經濟成本,盡可能實現較高的利潤率,是所有行業(yè)提升生產力的最主要動因,在人力成本日益抬升的建筑制造業(yè)也是如此。但結合建筑行業(yè)的特性,「智能相對論」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建筑機器人正在成為建筑行業(yè)的“剛需”。

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2019年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農民工總量約為2.9億人,農民工平均年齡為40.8歲,比上年提高0.6歲;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高達24.6%,比上年提高2.2%。

這并不只是中國建筑制造業(yè)面臨的問題。

據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2019年發(fā)布的數據,2018年美國建筑業(yè)新增崗位達33萬個,但80%的建筑公司都無法找到合適的建筑工人。數十萬崗位的空缺,放在其他行業(yè)恐怕是難以想象的。

早在2015年,澳大利亞國內泥瓦匠的平均年齡已達55歲,比2019年中國農民工平均年齡高出約14歲,如果短期內無法找到合適的年輕人加入,預計未來五年將面臨無工可用的窘境。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人工智能 獵頭職位 更多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