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豐田來華兜售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憑什么?

圖1 豐田燃料電池大巴

近期,豐田汽車再叩中國門:向北汽福田提供氫燃料電池技術和零部件,和清華大學成立燃料電池研究院,在清華舉辦校園行,連王傳福、徐留平、曾慶洪等大佬都去觀摩。

豐田確實在燃料電池車(FCV)技術研究上領先全球,那么它到底牛在哪兒?本文嘗試為大家做一些解答。

1、催化劑金貴,怎么用?

催化劑是氫燃料電池發(fā)電的必需材料。氫、氧氣只有在催化劑作用下,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分解出電子。

雖然現(xiàn)在有很多非貴金屬催化劑的研究,但是商用催化劑仍以鉑碳催化劑做為主流。其結構是以碳作為載體,將貴金屬鉑依附在載體之上,有的會根據(jù)要求少量摻雜一些鈷、釕等金屬元素。

氫能和燃料電池專家衣寶廉院士指出:燃料電池汽車鉑用量如果低于燃油車中三元催化的鉑用量,此時鉑將不再是制約燃料電池發(fā)展的瓶頸。意思就是,催化劑用得越少越好。根據(jù)美國能源部的標準,燃料電池催化劑鉑載量2020年的目標是不大于0.125g/kW,未來將降到0.05g/kW。

在此,我想糾正一個觀點。催化劑對燃料電池的制約并非就是成本因素,而可能是供應能力。

目前40%左右的鉑碳催化劑在國際市場上每克在20~30美元左右。如果按照0.25g/kW的鉑載量計算,催化劑的成本約為19美元/kW ,而目前電堆的成本約為5000~10000元人民幣/kW,催化劑的成本只占其中的3~5%。

雖然催化劑在電堆中成本的占比并不太高,但現(xiàn)實情況是鉑是一種資源限制型的元素。我從供貨商處了解到,目前訂購鉑催化劑的交貨期已經(jīng)在半年以上。未來短期內(nèi)的價格上漲,貨源緊俏,則是大概率事件,可能買不到比漲價更加致命。雖然有人認為未來鉑可以通過從退役燃料電池中回收的方式循環(huán)使用,但這其中至少存在著兩個隱含假設:第一,燃料電池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規(guī)模,第二,不考慮鉑在使用過程中的流失。

因此,鉑載量的控制將是未來燃料電池技術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如何減少鉑載量,增加鉑催化劑的壽命,是未來燃料電池從業(yè)者中重要任務。

圖2 燃料電池工作曲線

圖2是燃料電池工作時的功率、電壓與電流密度之間的關系。從圖中可以看出,燃料電池在輸出功率增加的過程中,電壓會隨之降低。而電壓的變化,是影響燃料電池鉑催化劑性能及壽命的重要指標。

我要簡述一下機理。首先,鉑催化劑具有高電位溶解、低電位重新析出的特性。其次,如果電堆在很低電位下運行,鉑表面的氧化膜會消失,進而暴露出金屬鉑。如果此時迅速升高電壓,金屬鉑更容易溶解。在不斷的溶解和析出的過程中,不但可能造成鉑流失,而且鉑的顆粒度也會長大。長大的鉑比表面積會降低,也就是說供氫氧反應的場所減少了,造成反應阻力增加,電堆性能下降。這是目前已知的電堆性能下降的重要的機理之一。

圖3 催化劑(陰極)衰減過程示意圖

本段結論:頻繁的電壓變化,會使燃料單池性能下降。因此控制電壓,將電壓限定在安全范圍,是燃料電池系統(tǒng)的重要任務。

2、并聯(lián)混動系統(tǒng),減少催化劑衰減

要控制電壓,將電壓限定在安全范圍,解決方案是利用混動系統(tǒng)。混動系統(tǒng)雖然不能限制負載的大小,但是可以有效控制燃料電池電堆出力的波動范圍。

燃料電池的混動系統(tǒng),一般由燃料電池和蓄電池成。常用的蓄電池一般是鋰離子電池或鎳氫電池。

國內(nèi)常見的混動系統(tǒng)是增程式的“串聯(lián)”結構。這種結構中,實際驅動電機工作的是蓄電池,而燃料電池,只以相對穩(wěn)定的輸出,為蓄電池充電。實際電池的輸出功率僅由蓄電池提供。

豐田燃料電池管理系統(tǒng),由電池和燃料分別驅動電機和發(fā)動機協(xié)同工作,是一種“并聯(lián)”結構。也就是說電機的功率由燃料電池和一套(鎳氫)蓄電池共同提供。

那么,豐田的動力分配控制策略是怎樣的呢?

圖4 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系統(tǒng)控制策略示意圖(圖片參考SAE資料繪制)

圖4展示了豐田電池管理的控制策略。最左側、藍色區(qū)域為汽車的小功率輸出階段,此階段,燃料電池為系統(tǒng)中的主要動力來源。等汽車需求功率進一步上升,進入紅色區(qū)域時,燃料電池的單體電壓被限制到0.7V,即燃料電池的第一階段保護電壓,輸出功率不再增加。電機所需功率不足部分,由蓄電池補足。如果汽車持續(xù)高功率運行,進入綠色區(qū)域,蓄電池剩余電量不足時,燃料電池的輸出功率將重新增加,單體電壓從0.7V下降到0.6V,達到第二階段的保護電壓。

當汽車動力需求下降時,蓄電池停止工作,燃料電池轉為為蓄電池補充電量,控制電壓按規(guī)定速度上升。整套燃料電池混動系統(tǒng)中,燃料電池是輸出的主體,功率瞬間的變化由蓄電池加以調(diào)節(jié),以保證燃料電池工作電壓變化區(qū)間和變化速度,從而保證催化劑的壽命。

由此,現(xiàn)在豐田汽車鉑使用量已經(jīng)下降到了每輛大約20克。根據(jù)清華大學教授李建秋介紹,豐田還在不斷降低催化劑用量。新一代FC發(fā)動機100kW鉑用量將小于10g。

其實這套并聯(lián)式系統(tǒng)的設計,并沒有想象中復雜,為什么國內(nèi)企業(yè)都不選呢?直觀原因有二:第一,控制的動態(tài)響應水平達不到要求。第二,燃料電池系統(tǒng)的故障率太高。因此,大家使用增程式方案,盡快降低系統(tǒng)控制難度,提高穩(wěn)定性。

我認為,可能還存在著另外一個原因:選用增程式方案,也許是一種無奈之舉。首先,國內(nèi)商用的燃料電池電堆功率無法獨立支撐汽車的運行。如果返回到圖4的位置,就是藍色區(qū)域燃料電池的可輸出功率太低了,蓄電池要過早介入,因此,很難形成“燃電為主,蓄電補充”的結構。其次,就是與之配套輔助設備還達不到大功率單堆的要求,比如空氣壓縮機。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