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阿爾茲海默病走出“技術沉沒周期”

2024-05-28 14:55
醫(yī)曜
關注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1906年,美國發(fā)明家德·福雷斯特發(fā)明了電子三極管,奠定了現(xiàn)代電子學的基石。然而,在人類攻破突破電子學瓶頸后,卻在醫(yī)藥領域遇到了新的“瓶頸”。

在同年11月舉行的第37屆精神病學家會議上,一位名叫阿洛伊斯·阿爾茨海默的醫(yī)生,向世界報告了一種全新的精神疾病。在對一例具有進行性癡呆表現(xiàn)的51歲女性遺體進行解剖后,他驚人的發(fā)現(xiàn)患者腦內遍布著大量深色淀粉樣斑塊。四年后,這種疾病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ê喎QAD)。

此后100多年的時間中,無數(shù)學者、藥企在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fā)中投入大量的時間與金錢,然而換來的卻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失敗案例。

根據(jù)美國藥物生產(chǎn)與研發(fā)協(xié)會發(fā)布的研究報告,僅2000-2017年間,全球累計在阿爾茨海默病藥物上的研發(fā)投入就超過6000億美元,失敗的臨床藥物超過300種,失敗率高達99.6%,占所有藥物研發(fā)失敗率首位。

攻克阿爾茨海默病,不僅擁有極大的財富價值,甚至已經(jīng)成為當今世界醫(yī)藥人迫切想要實現(xiàn)的夢想之一。

01

AD陷入“技術沉沒周期”

人們對于AD的探索,猶如盲人摸象,一直沒有找到準確的方向。

認知下降,是AD的典型特征,但它同時也是自然衰老的特征之一,兩者之間的最大區(qū)別在于AD會加速認知下降的速度。即使如此,但這種認知下降也是一種極為漫長的過程,很可能長達二十年時間,如此長的時間跨度造成了人類攻克AD的道路舉步維艱。

圖:衰老與阿爾茲海默病,來源:西部證券

盡管人類已經(jīng)與AD奮戰(zhàn)百年,但卻始終沒有準確找到它的發(fā)病機制,一切仍舊是個謎團。為了接近真相,科學家提出了多種假說來進行驗證,如Aβ級聯(lián)假說、Tau蛋白異常磷酸化假說、膽堿能假說。

但可惜的是,至今為止并沒有哪一種假說得到了業(yè)界的公認,這才是為何人類在AD領域毫無收獲的本質原因。

◆Aβ級聯(lián)假說

淀粉樣斑塊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它是由Aβ沉積形成,自然也就被認為是人類攻破AD的突破口之一。Aβ級聯(lián)假說成為目前最主流的AD藥物研發(fā)路徑。

這種假說認為,在正常生理條件下,Aβ的生成與清除處于一個動態(tài)平衡的過程,但在病理情況下,Aβ生成增多或者清除減少,導致平衡被打破。Aβ過度沉積在腦內從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病理過程,這些病理過程反過來又使Aβ增多,形成了級聯(lián)式的放大效應。

圖:Aβ級聯(lián)假說示意圖

基于此,有科學家提出選擇性結合和消除Aβ淀粉樣蛋白聚集體的方式,以此來尋求扭轉AD中的神經(jīng)退行性過程。

◆Tau蛋白異常磷酸化假說

AD患者的病理特征并非只有淀粉樣斑塊,神經(jīng)元纖維纏結也是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它是由神經(jīng)原纖維異常聚集而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

圖: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假說示意圖,來源:中國銀河證券

當Tau蛋白發(fā)生高度磷酸化時,可以從微管中解離出來,失去對微管的穩(wěn)定作用,導致物質運輸受損、神經(jīng)纖維退化,從而引起AD癥狀。

◆膽堿能假說

膽堿能假說是最早的一種關于AD致病機理的學說。

乙酰膽堿與人的認知和記憶密切相關,而AD患者腦內的膽堿能神經(jīng)元出現(xiàn)嚴重缺失的情況,中樞膽堿能神經(jīng)遞質不足,從而導致定向力障礙、記憶減退、行為和個性改變等。

目前已經(jīng)上市的AD藥物,大多數(shù)根據(jù)膽堿能假說研發(fā)的,但顯然它們并沒有完全解決人類在AD上的問題。

致病因素成謎、病程進展周期長、臨床指標差異大、診斷難度大,AD新藥研發(fā)陷入長時間的“技術沉沒周期”。

02

藥企“研發(fā)黑洞”

回溯藥企AD研發(fā)歷程,堪稱一部人類藥物研發(fā)失敗史。

2012年,強生/輝瑞的單抗藥物Bapineuzumab的III期臨床試驗失。

2014年,羅氏宣告Gantenerumab的III期臨床試驗失敗;

2016年,禮來宣告III期臨床藥物Solanezumab沒有達到主要臨床終點;

2017年,默沙東宣布停止開發(fā)BACE抑制劑藥物Verubecestat;

2018年,強生宣布其終止了BACE抑制劑劑Atabecestat II/III期臨床試驗……

無數(shù)藥企投入巨額資金卻都折戟沉沙,不能不讓人生出絕望的挫敗感。

在2021年之前,F(xiàn)DA僅批準過6種治療AD的藥物,包括:他克林(Tacrine)、多奈哌齊(Donepezil)、卡巴拉。≧evastigmine)、加蘭他敏(Galantamine)、美金剛(Menantine)以及美金剛/多奈哌齊復方制劑。

圖:獲批上市的部分AD藥物,來源:天風證券

其中,前四種都是基于膽堿能假說而開發(fā)的乙酰膽堿酶(AchE)抑制劑;美金剛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拮抗劑,但這些藥物都只能改善患者的癥狀,不能減輕AD的病理變化,也不能逆轉或減緩疾病進程。

同時,目前已獲批的AchE抑制劑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1993年獲批的他克林,會損傷線粒體,抑制DNA合成蛋白質,誘導細胞凋亡,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肝毒性和胃腸道反應,最終無奈退市;多奈哌齊是我國使用最多的AD藥物,其嚴重不良反應表現(xiàn)包括神經(jīng)紊亂(如躁狂癥、攻擊性行為和暴力行為等)。

2019年,綠谷制藥的甘露特鈉膠囊在國內獲批上市,用于治療輕度至中度AD,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是我國第一款治療AD的原創(chuàng)新藥。其作用機制是重塑腸道菌群,抑制腸道細菌氨基酸型神經(jīng)炎癥,從而抑制AD。

然而,該藥自上市以來就一直爭議不斷,主要疑問指向其Ⅲ期臨床試驗周期過短、效果評估依據(jù)不充分、藥物作用機理闡釋不明、療效曲線突變詭異等方面。因此,即使進入醫(yī)保后價格大幅下降,銷售額也遠沒有想象中的理想。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AD患者數(shù)量持續(xù)升高,據(jù)World Alzheimer Report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AD患者人數(shù)為4680萬,預計2030年增長至7470萬,到2050年時,這個數(shù)字將會達到1.3億。

“無藥可治”的困境讓AD成為全球暗藏機遇最大的藥物品類,也有望成為繼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全球第四大藥物市場。

03

百煉終成鋼

傳統(tǒng)療法遲遲無法滿足AD用藥需求的情況下,人類終于在2021年取得了新的突破。

2021年6月,F(xiàn)DA批準渤健的Aduhelm上市,這是第一款基于Aβ級聯(lián)假說的藥物,也是第一款治療AD本身的藥物。Aduhelm選擇性識別Aβ構象表位的免疫球蛋白G1(IgG1)單克隆抗體,與患者腦組織中的Aβ沉積結合,激活免疫系統(tǒng),清除大腦中的沉積蛋白,從而影響AD發(fā)病進程。

基于臨床數(shù)據(jù),渤健向世人證明,Aduhelm可以顯著使患者的淀粉樣斑塊減少,這也是它之所以能夠獲得FDA批準的原因。但這種淀粉斑塊到底是不是阿爾茲海默癥的誘發(fā)因素,依然存在爭議,而Aduhelm并未向市場證明這一點,同時Aduhelm還存在明顯的副作用,這也是它最終商業(yè)化失敗的原因。

不過,Aduhelm的失敗并沒有讓渤健放棄AD藥物研發(fā),基于Aduhelm的失敗經(jīng)驗,渤健在兩年之后帶著另一款產(chǎn)品Leqembi重新回到大眾視野,讓人們再次看到了攻克AD的曙光。

2023年1月,F(xiàn)DA宣布完全批準由衛(wèi)材和渤健聯(lián)合開發(fā)的AD新藥侖卡奈單抗(Leqembi),用于治療早期AD患者的上市,成為全球首個能延緩AD進程的藥物。2024年1月,該藥在中國獲批。

III期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與安慰劑相比,Leqembi治療組患者CDR-SB(量化癡呆癥狀的各種嚴重程度)下降減少了27%。在意向治療(ITT)人群的分析中評分差異值為-0.451(p=0.00005)。在安全性方面,Leqembi顯著降低了腦腫脹的發(fā)生率,接受Leqembi治療的患者中僅有13%出現(xiàn)腦腫脹。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數(shù)據(jù),上市后未被添加“黑框警告”。

圖:Leqembi達到了臨床主要終點,來源:衛(wèi)材公告

Leqembi的成功獲批初步驗證了Aβ假說的有效性,是AD領域藥物開發(fā)的標志性事件,被認為是AD治療的新開端。

在Leqembi上市的半年之后,禮來也實現(xiàn)了AD領域的突破,披露了AD新藥Donanemab的最新完整3期臨床數(shù)據(jù)。與安慰劑相比,接受Donanemab治療的受試者進展到疾病下一階段的風險降低了39%;52%的受試者在1年內達到了淀粉樣蛋白斑塊清除的要求,72% 的受試者在18個月內完成。

從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來看,Donanemab的療效更優(yōu)于Leqembi,禮來也就此提交了上市申請。不過,這并沒有幫助Donanemab順利上市,F(xiàn)DA在今年3月份最終決定推遲Donanemab藥物的上市批準,并將組織外部專家會議討論該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4

AD研發(fā)終現(xiàn)曙光

Leqembi的成功,打開了AD治療領域新世界的大門,已然成為AD藥物研發(fā)新路徑。

接下來,各大藥企或將沿著這一路徑開始進行療效和安全性的比拼。

除了Leqembi和Donanemab之外,在AD治療領域,有127種潛在藥物正在進行共164項臨床試驗。其中,處于III期臨床階段的試驗共48項,涵蓋32款藥物;處于II期臨床階段的試驗共90項,涵蓋81款藥物;處于I期臨床階段的試驗共26項,涵蓋25款藥物。

基于Aβ假說的療法是其中資金和研究投入最多的類型,進入臨床開發(fā)的產(chǎn)品還有禮來的Remternetug、Annovis Bio的buntanetap、勃林格殷格翰的iclepertin、阿斯利康/ Cerveau Technologies等。

圖:AD在研藥物進展情況

除靶向Aβ路徑外,還有其他很多研發(fā)路線也在不斷取得進展,包括在糖尿病和減肥領域大放異彩的GLP-1藥物司美格魯肽,針對AD適應癥的開發(fā)正處于III期臨床階段。

對于AD而言,越早發(fā)現(xiàn),越早治療,就越容易延緩病程。然而,目前尚沒有針對AD的早篩產(chǎn)品上市。

基于這一背景,不少藥企選擇跳過早期診斷環(huán)節(jié),直接研發(fā)AD疫苗,希望通過自身免疫的方式清除Aβ淀粉樣蛋白或Tau 蛋白,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開辟了另一條道路。這其中,AC Immune和強生共同研發(fā)的AD的疫苗ACI-24.060于2023年6月獲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資格認定,目前正在進行II期臨床試驗。

AD領域又燃起星星之火,有望點燃AD賽道長期被抑制的火焰,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入局,人類或將開始在AD賽道全力奔跑。

       原文標題 : 阿爾茲海默病走出“技術沉沒周期”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醫(yī)療科技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