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三無”報告顯示自動駕駛成績墊底的蘋果,解決方式是改報告、招大牛還是并購?

2019-02-16 10:00
車智
關注

自動駕駛公司大本營的加利福尼亞州,其交通管理局公布了《2018接管報告》,該報告匯集了各公司根據要求遞交的自動駕駛測試數據,該報告主要包括測試車輛數量、測試里程數以及最為重要的每次干預里程數(Mileage Per Intervention:MPI)。

自動駕駛領頭羊Waymo,以平均每1.1萬英里需要人工介入的里程成績最佳,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蘋果以平均每1.1英里需要人工介入的成績墊底,一時間蘋果自動駕駛最差的中文文章刷屏,有心人甚至將這個報告和蘋果自動駕駛此前裁員聯系到一起。

問題來了,蘋果自動駕駛真的是最差嗎?加州DMV公布的《2018接管報告》是否值得信賴?如果蘋果自動駕駛能力真的很差的話,解決方式的改報告,還是招大牛,還是并購呢?

01

蘋果自動駕駛最差

從加州交管局的報告來看,在判斷自動駕駛能力最為關鍵的一個數據中,也就是每次干預里程數,蘋果的表現確實是慘不忍睹,1.1英里就需要人工接管一次,相比之下,Waymo超過1.1萬英里,隨后是GM Cruise和Zoox、Nuro、Pony.AI,需要提醒的是,這份報告是日期是2017年12月到2018年11月。

必須說明的是,《2018接管報告》數據來源,是在加州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的各公司,根據加州交管局的要求,每年提交一次報告,報告的內容包括在加州測試的自動駕駛車輛數目、手動接管次數、軟件脫離次數、自動駕駛測試里程數等。

最為嚴格的要求則是,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必須在10個工作日內向加州交管局提交報告,闡述事故的詳細情況,受到這個規(guī)定的影響,蘋果在2018年8月和10月,分別報告了兩次碰撞事故,但責任都不在蘋果。

加州交管局公布的《2018接管報告》,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缺乏監(jiān)管。所有的數據,都是各公司主動提交的數據,這些數據除了事故數據有交警部門的佐證,其他數據都是沒有佐證的,所有數據是缺乏監(jiān)管的。

2、數據缺乏標準。在遞交數據中,包括自動駕駛測試里程數、手動接管、軟件脫離等,什么情況算是自動駕駛測試、什么情況手動接管、什么情況軟件脫離,這些都是缺乏標準。

3、數據缺乏全面。這只是加州一個地方的測試數據,并不能說明問題,因為自動駕駛測試不僅僅在加利福尼亞州,還在亞利桑那州、得克薩斯州等美國各地,Waymo的自動駕駛測試重心,更是遠離了加州。

無監(jiān)管+無標準下,依靠各自動駕駛測試公司自主報告的數據,實際上是沒有任何的佐證背書,這些無監(jiān)管、無標準的數據,從嚴格意義來看,是屬于無效數據,基于這些數據的報告,公信力可想而知。

所以,這份報告的數據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應該是測試車輛的數目、測試里程數(雖然無標準,但相對道路可見),另外,還有一個報告,就是交通事故的報告更值得參考,在此前公布的交通事故報告中,GM Cruise的數據數量是高居榜首。

蘋果老老實實的公布了自己認為的人工接管和軟件脫離次數,相比之下,特斯拉公布的自動駕駛測試數字為零,但是卻宣稱自己積累了數十億英里的自動駕駛數據,這是用消費者作為小白鼠測試的數據,路子實在是太野了。

自動駕駛測試的野路子,包括但不限于,無測試牌照的非法測試、交通事故后的私了(包括致命事故),自動駕駛測試擦邊球的邊緣測試,這些行為都降低自動駕駛測試的數據可信度。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人工接管導致的安全事故,對同一個情況,機器的邏輯和人類的邏輯是不一樣的,Waymo發(fā)生過一起事故就是安全員接管后導致車輛與摩托車發(fā)生碰撞,導致摩托車騎手送醫(yī)。

02

蘋果自動駕駛該怎么改進

蘋果自曝自動駕駛數據墊底的情況,也讓蘋果反思自己的評判標準是否出現問題,蘋果還真的動了改報告(更換評判標準)的心思,按照蘋果的新報告顯示,在2017年4月到2018年6月期間,蘋果自動駕駛車輛測試了24604英里,經歷了40198次手動接管和36359次軟件脫離。

到了2018年7月,蘋果停止報告其脫離總數,而是開始關注“重要脫離”,也就是可能導致安全事故或者違反道路規(guī)則的脫離行為,使用這個標準后,蘋果自動駕駛車輛行駛了56135英里,僅報告了28起“重要脫離”,并且其中兩個產生了碰撞事故。

按照新的報告標準,蘋果自動駕駛汽車每隔2005英里才經歷一次“重要脫離”,這樣來看,蘋果的排名就更好了。所以,沒有嚴格的監(jiān)管和標準,由每個公司來定義什么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按照蘋果的標準,安全在系統(tǒng)遇到超出當前功能的情況,需要主動對車輛進行手動控制,另外,還包括了緊急車輛、施工區(qū)域或者道路意外物體等情況。軟件方面,則是無法充分跟蹤對象,或者是無法使用路徑規(guī)劃系統(tǒng)生成運動計劃,或者是存在通信問題等。

因此,蘋果的自動駕駛可能并不是《2018接管報告》所示的接管次數如此不堪,自動駕駛能力也不能依靠MPI來簡單評判,更不能依靠公司自報的數據來進行評判。

對于蘋果而言,其自動駕駛能力可以改善的地方當然還有很多,包括需要持續(xù)的研發(fā)、測試和改進,這需要招聘更多的大牛,甚至可以考慮并購一家自動駕駛初創(chuàng)公司。

最近風頭最勁的Aurora和Nuro,估值也不過是25億美元和27億美元,即便是溢價100%,也不過50億美元左右,對于手握超過1300億美元現金的蘋果來說,這些都是小事情。

所以,各位不要為蘋果自動駕駛能力擔心了!2018接管報告》的墊底成績,不過是蘋果自動駕駛的一個小插曲,或許能激發(fā)蘋果自動駕駛的雄心,包括挖人、并購,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