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華為任正非談5G、自動駕駛技術、中國自動駕駛道路和華為造車

2019-01-18 09:04
車智
關注

在即將過去的這周,被華為公關關系部逼著的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罕見的連續(xù)幾天接受了中外媒體的采訪,回答了關于華為的很多很多問題,包括華為核心技術、女兒孟晚舟、5G、自動駕駛、中國自動駕駛道路、人工智能和華為造車等問題。

在這里,車智君根據(jù)采訪實錄,截取和解讀任正非關于5G、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和華為不造車的問題,還有就是關于科研投入、未來技術、華為生死的問題?偟脕碚f,采訪實錄的信息量很大,建議閱讀一下采訪實錄。

01

無人區(qū)的自動駕駛

在談到兩年前,任正非在參加國家科技大會上,曾表示華為進入無人區(qū)的說法,任正非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作為舉例,說明了當時關于無人區(qū)主要講的“時延”問題。

任正非表示,在前段時間和太太、小女兒在歐洲乘坐德國無人駕駛汽車在高速公司狂奔了兩個多小時,歐洲已經在進入L3階段的無人駕駛。大家也看到我們和奧迪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合作,也是L3階段。無人駕駛最高是L5階段,達到L5階段5G開始起作用,但是還有時延問題。

所以,現(xiàn)在真正無人區(qū)的探索就是降低時延,任何電路都一定有電容、電阻,一定會產生時延,人類社會要求無時延的時代是不存在的。時代發(fā)展進入飽和曲線階段,我們剛好在這個曲線的平頂上,新公司很容易追上我們。這就是我們認為未來的風險。你們看,現(xiàn)在做一個電子產品多簡單,買幾個芯片一搭就出來了。我們的優(yōu)勢慢慢也不再是優(yōu)勢,這個領域里,我們擔憂也跑不動了。

東風汽車的竺總問我,我說“中國無人駕駛可以從拖拉機做起”,我們不與西方同一個軌道競爭,就把拖拉機做到24小時耕地,不怕蚊子,不怕下大雨,不怕爬高山,農業(yè)生產效率不就提高了嗎?

解讀:自動駕駛的兩條路線,車端智能和場端智能。

目前,以Waymo為首的美國自動駕駛公司,在致力于車端智能,原因之一就是在于現(xiàn)在的基礎設施(道路設施、通信設施)不夠完善,需要車端完全智能,替代人作為駕駛員的角色,在車端智能,延時問題相對而言會不那么突出。

而在中國,除了初創(chuàng)公司以車端智能為突破點外,能夠調動更多資源的大公司,如華為、阿里巴巴等,在致力于車路協(xié)同(V2X)的方案,正如前面任正非所言,華為與奧迪的合作,方向正是V2X,但是,V2X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時延,這可能是整個方向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德國的自動駕駛技術,雖然宣傳不多,但是,可能并不比領頭羊美國的差,并且,美國自動駕駛技術,大多是直接做車端智能的L4級別自動駕駛,作為擁有著眾多全球知名供應商的德國,可能采取的是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實現(xiàn)完全無人自動駕駛。

02

華為不造車

此前,外界一直在傳聞華為造車,華為也多次以“不造車”作為回應,在這次罕見的媒體采訪中,任正非先后對中外媒體,再次闡述了華為“不造車”的立場,下面是采訪實錄。

西方記者也問我“你們會不會造汽車?”我說,我們永遠不會造汽車。我們是做車聯(lián)網的模塊,汽車中的電子部分——邊緣計算是我們做的,我們可能會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是它不是車,我們要和車配合起來,車用我們的模塊進入自動駕駛。決不會造車的。因此,我們不會跨界,我們是有邊界的,以電子流為中心的領域,非這個領域的都要砍掉。

解讀:華為不造車,但是要很懂車

“不造車”是華為的鮮明立場,但華為的目標是成為智能網聯(lián)汽車時代的核心供應商,這意味著華為需要更了解車,在更了解車的基礎上才能做好供應商的角色。就好像博世,這個全球最知名的汽車供應商,可能比任何一個汽車制造企業(yè)都更懂車,但是,就是不造車。

要想成為核心供應商,就需要有核心技術,任正非表示,在電子上我們已經做出最先進的芯片ARMCPU、AI芯片,在光子的交換上,我們也是世界最領先的。在量子方面,我們在跟隨,至少在研究別人的量子計算機出來后,我們怎么用。

華為在電子、光子、量子這三者之中,有兩者是走在人類社會前面的,在量子計算是跟在后面的。所以開展基礎研究,才可能有超額利潤,才有錢做戰(zhàn)略投入,才能領導社會前進。

1  2  下一頁>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